“十五”期間,我國涂料行業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中逐步由不成熟、市場不規范穩步走向相對成熟和規范,其適應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和市場需求的能力逐步提升。
“十五”期間,我國涂料行業發展的十大特點:
一是全行業所有制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國有、民營和“三資”企業三足鼎立。目前主要國有企業有上海涂料、珠化集團及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青島海洋化工研究院和北方涂料研究院等;民營企業經過十幾年發展壯大,目前正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變;世界前十位跨國公司都已在中國建廠并加快本地化,外資企業的資本占有量、市場占有率已提升到30%~40%。
二是全行業集約程度提升。200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行業1241家企業產品銷售額為540億元,其中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數占5%,銷售額占38.5%。行業集約度提升,銷售收入和產量排前十位的大企業中,跨國公司和國內企業平分秋色,市場占有率在30%以上。
三是形成了三大涂料生產基地。經過10多年競爭和資源優化,市場經濟發展最快的珠三角地區穩步發展,占總量的22.6%;長三角近幾年是跨國公司投資最集中的地區,其占問題比例提升到了38.98%,而且以中高端產品為主;環渤海地區比例已占總量的13.1%,以北京、天津、河北為中心,是北方最大涂料消費和生產中心。這也是從另一個側面表明了全行業集約程度逐步提升。
四是我國涂料進出口保持平穩并略有上升。據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涂料進出口量分別為24.8萬噸(金額7.25億美元)和14.1萬噸(金額2.32億美元),分別比2003年提升0.8%和15%涂料出口仍以溶劑型為主。#hc360分頁符#
五是全行業專業化及集團化發展步伐加快。首先進入中國的立邦、ICI、阿克蘇·諾貝爾、IP、關西、PPG、Hemple等都是建筑、防腐、船舶、集裝箱、汽車等涂料中的專業化公司。近幾年來,我國形成了以秀珀、景江等為代表的地坪涂料專業企業,以江蘇蘭陵為代表的防火涂料、卷材涂料專業企業,以廣東地區的華潤、嘉寶莉、美涂士、展辰、大寶為代表的木器涂料專業企業。涂料原材料通用樹脂也形成了三木、先達、長興、江門等專業公司,它以商品化形式供應市場,其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專業化、集團化發展趨勢明顯。
六是調色一體化(色漿、設備、軟件管理)在生產和銷售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七是我國鈦白粉產能快速增長,已居世界第二位。尤其是金紅石型鈦白粉以數倍的速度快速增長,并形成了一批主要生產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涂料和建材市場的需求。但高檔品種和產品質量仍有較大差距,涂料用金紅石型鈦白粉目前仍主要依賴進口。
八是標準化步伐加快。“十五”期間,我國對室內裝飾材料中有毒有害的游離TDI、甲醛、“三苯”和重金屬含量在標準中作出了明確規定。2004年試行的涂料ISO-14020環境標志系列認證標準將其標準提升到基本與國際接軌。
九是品牌意識和戰略實施提升了全行業的整體競爭力。與跨國公司的大品牌相比,我國涂料企業的品牌意識起步較晚,但現在國內企業已把經營品牌作為樹立企業形象和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頭等大事。目前在行業中已涌現出8個建筑涂料(內外墻)中國名牌、幾十個國家和地方知名品牌,但是距離“國際品牌”尚有差距。
十是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增加,研發體系初步建立。許多企業相繼建立了國家實驗室、省市技術研發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
我國涂料行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發展還不平衡,運行質量還不高;集約程度仍然不夠集中;專業化程度還有待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法律法規和標準化管理滯后等。他希望涂料行業通過落實“十五”規劃,對5年來我國涂料行業發展的得失進行總結和回顧,繼續共同努力,在“十一五”期間促進中國從涂料大國走向涂料強國。